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
2018.03.10 - 04.20

新闻稿

白盒子艺术馆很荣幸地宣布,由著名批评家王端廷策划的“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将于2018310日开幕,本次展览是艺术家李向阳在国内的首次大型个展,将呈现李向阳2014——2017年创作的二十余件“软边材料抽象”(Soft-edge and material abstraction风格作品

 

1981年,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三年级学生的李向阳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被派到意大利留学,他先后就读于罗马电影实验中心和罗马美术学院由于置身于西方文化环境并受到导师托蒂·夏洛亚(Toti Scialoja)的指导,抽象绘画的基本构成要素一开始就被李向阳准确掌握并运用于自己的抽象绘画的创作中。2005年回到北京后,结合二十多年意大利学习和创作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本土社会和文化环境的重新磨合,李向阳的抽象绘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变化不仅仅在于作品的外在面貌,而主要在于作品的内在精神。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说:尽管我们使用’视觉艺术这个术语,但所有的艺术都在表征看不见的事物。对于抽象艺术,维奥拉的话尤其贴切,因为这种艺术正是对世界和生命内在真实的揭示。李向阳回国之后的抽象绘画作品呈现出一种超然喜怒哀乐的宁静或骚动之境。这种画风是对作为形式主义的抽象表现主义的超越,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内在的或宁静平和或焦虑紧张的生命状态。策展人王端廷把这种通过为视觉所感知的物质媒介呈现艺术家内在生命状态的抽象艺术称为“状态主义”(Posturalism)。

 

本次展览主要展出李向阳最新创作的黑色和红色系列抽象作品,这两类作品构成了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也显示出不同文化趣味之间的巨大差异。西方人以凌厉无前为上德,东方人以疏静恬淡为美风。与其说李向阳已经将中西两种绝然不同的艺术精神融为一体,不如说他完美地呈现了中西两种难以调和的艺术趣味间的冲突。对于李向阳来说,在意大利二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可谓刻骨铭心,他的抽象绘画所表达的正是中西文化冲突带来的精神创伤,而今创伤正在愈合。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4月20日。

策展人文章

创伤正在愈合

——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序言

 

王端廷

 

1981年,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三年级学生的李向阳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被派到意大利留学,他先后就读于罗马电影实验中心和罗马美术学院,分别师从著名美工师乌戈·费兰迪(Ugo Ferranti)和罗马美术学院院长托蒂·夏洛亚(Toti Scialoja, 至2005年回到北京,他在意大利学习和生活了24年时间。漫长的亚平宁学习和生活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艺术品格,更影响了他的生活状态。事实上,李向阳的艺术就是其生命的记录和结晶。

 

 从苏式写实主义起步,经过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过渡,最终步入抽象主义天地,李向阳的艺术之路是合乎逻辑的,也是颇具共性的。对照众多西方抽象画家的经历,这样的艺术演变轨迹通常会通向抒情抽象之门。事实上,当李向阳1985年在威尼斯古根海姆收藏馆看到德·库宁(De Kooning)的一幅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作品时,他顿时就被画中的激情和活力所俘虏。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李向阳抛弃了以自然为师的具象绘画,而毅然走上了抽象绘画之路。在中国大陆艺术家中,李向阳是最早一批涉足抽象绘画的艺术家之一。尽管他后来也偶尔重回具象世界,但一直在抽象绘画领域不断开拓、不断深化。

 

由于置身于西方文化环境并受到夏洛亚的指导,李向阳几乎是一步到位地抓住了抽象绘画之精髓。作为抽象绘画的基本构成要素,色彩、笔触、材料和平面性从一开始就被他准确掌握并运用于自己的抽象绘画的创作中。也就是说,他不仅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而且知道如何表达。他的第一批抽象绘画作品吸收了德·库宁、波洛克(Pollock)、罗斯科(Rothko)、加斯顿(Guston)和夏洛亚五位艺术家的风格,通过鲜活的色彩、流动的笔触和奔放的情感,他将这些风格融为一体。1986年,当夏洛亚看到李向阳的一件大幅抽象绘画作品时,当场热烈鼓掌并激动地说:“从此我再也没有什么可教给你的了!”1987年,在罗马马蹄铁画廊(Galleria Ferro di Cavallo)举办一个个人画展之后,李向阳竟然抛弃了这种带有抽象表现主义意味的绘画风格,而转向了波普艺术家劳生柏(Rauschenberg)和新表现主义者施纳贝尔(Schnabel)的现成品拼贴手法。这就是在用油彩绘制的抽象画面上加上塑料布、报纸和颜料桶金属盖等实物材料,这些非绘画材料的入侵使得抽象绘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令观众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反抽象的间离反应,从而大大弱化了抽象作品的抒情功效。实际上,这是一种观念化的抽象艺术,是极简主义之后“后抽象艺术”逆向求变的策略之一。尽管李向阳的这一叛逆行为遭到了夏洛亚的反对,但却受到罗马艺术界的高度肯定。1989年2月,意大利著名艺术批评家法布里齐奥·达米科(Fabrizio D’Amico)在《共和报》(Republica)发表评论文章《过分的李向阳》(Eccessivo Li Xiangyang)热情赞赏他的绘画作品。与此同时,意大利女批评家埃斯特·科恩(Ester Coen)还专门为李向阳的创作发明了一个概念,将其称为“材料抽象主义”(Astrattismo matericoMaterial abstractionism)。同年,罗马杜兰特画廊(Galleria Durante)为他隆重举办了个人展览,展览海报甚至登上了意大利国际著名杂志《艺术快讯》(Flash Art)。从1987年开始,该画廊与李向阳签约并陆续收藏了他的一百多件抽象绘画作品。

 

2005年回到北京后,经过对二十多年意大利学习和创作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本土社会和文化环境的重新磨合,李向阳的抽象绘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变化不仅仅在于作品的外在面貌,而主要在于作品的内在精神。放弃了拼贴材料的使用,李向阳回到了平面抽象绘画风格;降低色谱的宽度并减少强烈色彩的使用,主要采用黑白灰等冷性色彩;不再有此前那种狂放而交错的笔触和漩涡般的形状,他改用横纵线条和矩形块面来构造他的画面。不同于蒙德里安(Mondrian)式的几何抽象那样精确的横平竖直,也有异于斯太拉(Stella)式的硬边抽象那种刀切般的边缘线,李向阳这个时期的绘画风格可以称作“软边抽象”(Soft-edge abstraction)。

 

在创作出了一系列平面抽象作品之后,2013年,李向阳再次进入“材料抽象主义”风格。准确地说,这时的画风应该叫“软边材料抽象”(Soft-edge and material abstraction),因为它融合了他早期的材料抽象和最近的软边抽象两种形式。在现成品拼贴材料方面,他主要选择的是各种各样的塑料布,包括食品包装袋和超市购物袋。虽然这些实物材料是作为画面的基底,大部分被色彩所覆盖,但那些显露出来的塑料袋上的文字和图案仍然十分醒目。更为独特的是,李向阳不再采用块面分割的构图,而用纵横交错的宽线条对画面进行层层覆盖,形成一个浅度的纵深空间。在画面的最外层,也就是色彩空间的前景,李向阳往往使用单色线条铺满整个画面,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线条由黑色和红色画成,由此形成了黑色和红色两个数量可观的系列。除此之外,他也偶尔使用绿色。较之于此前作品,这些抽象作品显得更加粗粝、生猛而鲜活,具有强烈的内在张力和视觉冲击力,令人过目难忘。事实上,从开始到今天,李向阳的所有抽象绘画,他的这种使用宽阔的线条并保留了奔放的书写性和鲜活的色彩肌理的绘画风格,还有一个名称叫“手势抽象”(Gesture abstraction),与这一风格相对应的是平涂式的“色场绘画”(Colour-feild painting)。动势与静态是这两种风格各自的特征,也使得彼此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向阳的抽象绘画总是给人以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的感觉,面对他的作品,观众能够获得酣畅淋漓的快感。

 

无论如何,李向阳回国之后完成的抽象绘画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呈现出一种超然喜怒哀乐的宁静或骚动之境。在我看来,这种画风是对作为形式主义的抽象表现主义的超越,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内在的或宁静平和或焦虑紧张的生命状态。事实上,在中国抽象艺术界,不单单是李向阳,许多杰出抽象画家的作品都具有这种特征。我把这种通过为视觉所感知的物质媒介呈现艺术家内在生命状态的抽象艺术称为“状态主义”(Posturalism)。与“形式主义”不同的是,“状态主义”抽象绘画既重视色彩的造型和表达功能,同时强调色彩本身的物理特性及其独立价值。更重要的是,“状态主义”抽象艺术家注重内在精神状态与外在绘画面貌之间的同构性,因此这类抽象作品饱含着艺术家生命的温度。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说:尽管我们使用’视觉艺术这个术语,但所有的艺术都在表征看不见的事物。对于抽象艺术,维奥拉的话尤其贴切,因为这种艺术正是对世界和生命内在真实的揭示。表面上看,李向阳是一个不拘小节、粗枝大叶的人;实际上,他是一个敏感脆弱而又善于思考的艺术家。前不久的一天,当他站在工作室他的作品面前对我说出“创伤正在愈合!”(The wound is healing!)这句话的时候,我顿时洞悉了他的抽象绘画的秘密。李向阳怎么会有创伤?他的创伤又来自何时何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创伤?通过对话,我豁然明白了李向阳这些不可明状的抽象作品背后的隐秘含义

胡适曾说“留学是一种国耻”,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心理感受是那些没有留学经历的国人难以体会的。中国文化的弱势地位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前赴后继留学海外的缘由,也正由于这个原因,每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总会或强或弱地遭受到来自当地社会和个体的歧视。这样的屈辱是民族间的地位差异造成的,不是靠个人力量所能扭转的。近代史告诉我们,留学是国耻,不留学不仅会有更大的国耻,甚至会有灭种之灾,我们今天留学是为了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在世界上活得有尊严。对于中西社会政治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中国留学生是体会最深的人群,对于李向阳来说,在意大利二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可谓刻骨铭心。他将这种体验称为“内心的分裂感”,他的抽象绘画所表达的正是中西文化冲突带来的精神分裂性。果真如此的话,李向阳的抽象绘画适合用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勒兹(Deleuze)的“精神分裂分析法”来解读。

本次展览主要展出李向阳最新创作的黑色和红色系列抽象作品,这两类作品构成了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也显示出不同文化趣味之间的巨大差异。那些用水墨和丙烯绘制而成的黑色抽象系列作品显示了深厚的书法传统的遗传基因,画面在线条的舞动中蕴含着内敛和宁静之气息;而那些由朱红、大红和玫瑰红颜料创作出来的红色抽象系列作品则传达出西方现代绘画的张扬的活力。西方人以凌厉无前为上德,东方人以疏静恬淡为美风。与其说李向阳已经将中西两种绝然不同的艺术精神融为一体,不如说他完美地呈现了中西两种难以调和的艺术趣味间的冲突。实际上,李向阳的抽象绘画一方面传达了精神上的惨痛,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宗教般的欢乐。

夏洛亚曾经说:“李向阳是可诅咒的,但他是一个有恒心的人。”这位导师的眼力是锐利而准确的,他发现了李向阳的才华,影响了他的艺术,也预见了他的未来。正是在夏洛亚指引的起点上,李向阳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而这条道路仍在无限延伸。

 

2018年2月25日于北京

 

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Wang Duanting, Professor at Institute of Fine Arts,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

艺术家:

展览现场




作品

  • 叙事3 布面油彩、综合材料 120×120cm 2017
  • 叙事 布面油彩、综合材料 60×160cm 2017
  • 力度系列 布面丙烯、水墨、综合材料 2014
  • 能量4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20×120cm 2017
  • 力度2 布面丙烯、水墨、综合材料 230×70cm 2014



媒体报道